顯示具有 小周翔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周翔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11/2017

3個心理學家說不出口的高效情緒管理與客訴應對技巧:5分鐘客訴處理ASP (作者:周鉦翔)

3個心理學家說不出口的高效情緒管理與客訴應對技巧:5分鐘客訴處理ASP (作者:周鉦翔)

昨天下午,一家四口意外地解開了多項人生成就,兩個小小周更是解開了不少,原因是「我們在高速公路被後方車子追撞了」。

解開我的人生成就遊戲化人生的實踐

回到事故現場,自大灣上高速公路沒多久,還未到永康就被KO了。昨天下午一家四口便在新市派出所做筆錄,當然對方也一併前往,至於肇事責任歸屬在對方,但真相是我的前面車子緊急煞車,有保持安全距離的我也只好緊急煞車,然後就「ㄅㄤ」,接下來就是走高速公路意外事故的標準作業流程了。相信我,我的開車技術很不賴,搭過車的都說「讚」,不信可以問問業界幾位講師好友。

車子傷的嚴重嗎?對方LEXUS車頭損毀,引擎蓋上掀無法闔上,大家說呢?

算一算,我們解開了什麼人生成就呢?
「一家四口同上派出所」
「首次在公速公路車禍」
「首次從後方被追撞」
「首次吹酒測」
「小小周們12個月上派出所」
「小小周全身醬油在車上」......

或許大家會覺得我也太理性,還在談什麼遊戲化人生,竟然可以這樣笑笑地看這件事情?我的想法是這樣,也做了一些處理:

搞清楚優先順序,問題解決為關鍵

對兩個小小周來說,這個害怕經驗絕對不小,在從後面被LEXUS追撞時,爸媽當下的反應(這個年紀對於人臉、語氣情緒與單詞片語的辨識非常強,相信我,我是博士級、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XD,根據國際期刊Science,多篇研究皆發現關鍵不是有沒有心理陰影,而是會對大腦神經發展帶來影響,而如此發展會帶來亙長的人生影響),如果當下我們的表情是嚇到、生氣、害怕,只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傷害。

因此,我們夫妻倆出事的當下,在高速公路內線車道停好車,先確認彼此、孩子沒有事情,由爸媽立即安撫孩子情緒,接下來我下車處理後續,媽媽則繼續安撫兩個受到驚嚇的孩子。

然後,我跟肇事方(雙方都是有要事需要到中部一趟)也沒有什麼爭執,下車,雙方一個眼神,由他打電話報警,我拍照,接下來他也拍照,彼此確認是否有身體受傷、車子損傷,然後拖車也到了,一起到新市派出所接受酒測、筆錄備案;彼此了解一下等等去哪、後續應對與想法,接著一同離開派出所。

落實ASP,不再亂NG

整件事情,我怎麼自行調整心態與心情呢?我又如何確認對方需求與引導行動呢?很簡單,那就是在企業內訓時我經常提到的「落實客訴處理的自我照顧流程與武功心法:ASP」。課堂上,我都會提醒夥伴們處理困難客訴或遇到強大威脅,導致情緒瀕臨崩潰時,要先做好ASP,減少雙方出現下意識的情緒失控,而導致整個客訴處理NG

A指的是Accept,接納,接納個人情緒,同理對方遭遇。接納自己因無故被追撞的不滿與行程被打亂的煩躁心情,同理對方也不希望,一樣很無奈的心情,當下我只講了一段這樣的話:「發生這樣的事情,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換成我是你,我也會感到很煩、火大,讓我們先來想想下一步怎麼處理。」

S指的是Switch,轉換,轉換個人心態,調整對方想法。在同理完對方後,接下來便
是調整彼此的看法。昨天下午我的回應是「人有受傷嗎?有沒有保險?車子損傷狀況?」對方回應後,我的回應是「人沒有受傷就好,也有保險,那我們趕快看看接下來怎麼做。」

P指的是propose,提案,抓到關鍵需求,主動出擊回應。接下來,我說了「那可以請你先打110嗎?我們趕快拍照,後續交給保險處理。對了,你需要拖吊服務嗎?」我知道110電話中,警察會告知對方後續處理流程,我便不特別提醒他我們要一同上派出所等,此部分是客訴處理很重要的關鍵─「對立兩造後續流程由公正第三方提醒,可以避免落入敵對狀態」。

大家或許會很好奇,處理客訴需要這麼麻煩嗎?執行完ASP會不會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我跟大家分享,上述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就處理完了。我同時進行了安撫彼此情緒(還有我們家太太跟雙寶的情緒),確認雙方狀態與後續需求,客觀提案與引導行動。只要5分鐘,就有這樣的效果,這樣的客訴處理,還能說它不強大嗎?

1/07/2017

知名講師都是企業經營好手:沒有走過你不會懂的行銷技巧與通路管理

知名講師都是企業經營好手:沒有走過你不會懂的行銷技巧與通路管理  (作者:周鉦翔)

企業講課,我從不談虛的,我只談實作,即使是銷售,也是如此。這次,我們不談面對面銷售技巧,也不談讀心術,我們一起從講師行業經營來談行銷與通路管理吧!

什麼叫做行銷?銷售是什麼?什麼叫做通路管理?

我很喜歡前輩(王東明老師)跟我提的一個觀念:「講師,是明星產業,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我不喜歡談天時,那是不可複製的,但地利與人和,卻是可以討論的。

很多人以為講師這個行業,只要夠炫、夠帥、口條好、肢體豐富,就會大紅特紅。很多人以為講師這個行業,只要有底、資歷亮眼、學歷夠燦爛,你就會大放異彩。

我的想法是,夠炫、夠帥、口條好、肢體豐富,只是偶像包袱,沒有本錢,行銷團隊要非常強大。有底、資歷亮眼、學歷燦爛,只是內功精湛,沒有偶包,行銷團隊也要非常強大。是的,關鍵是行銷團隊,也就是所謂的團體戰。

拆解講師行業的通路流程,我們可以發現講師,同時是製造商、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管顧公司與管顧承辦業務則是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是的,管顧公司與管顧業務是兩碼子事情)。當然,企業端、學員端則是受眾,也就是買單夥伴。說到這邊,會提到B2BB2C的基本概念,但我今天不想談這些理論,我只想談談實戰操作。

講師同時是製造商、經銷商與通路管道

講師是製造商。講師,其實是勞力超級密集產業,雖然產品是看不見的知識,卻是透過我們自己來產出的(1天站7小時是常態,連續站好幾天是變態,再加上通勤、備課等,1天的工作時數,絕對不是11休可以解決的,我個人工作常常每天工作時數是15小時跑不掉的。是的,我就是在回饋政府,並不是各行各業都適合這個制度,法律是對各行各業的基本要求,亂搞過後,請勇於面對,該調整就調整)

我們每天的工作時數就那麼長,產品類別極度有限,我從來都不相信有所謂通才的講師,至少我不是,也很難做到。因此,如何推出好的課程產品,好的課程產品包括專業知識、實戰經驗、授課技巧、教材設計、授課風格與個人魅力,缺一不可;所以,當責講師無不精益求精,讓自己持續成長,而非流於市場滿足,「抓準最大差異化的概念,衍伸特色主題、特色課程是重要的關鍵。」企業經營也是一樣,老是me too,那就等著一起死吧!買一送一是這樣,低價策略是這樣,人家賣什麼,我也都要賣也是一樣。台灣超商是如此、大賣場是如此、飲料業也是如此,在一例一休,成本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與其一直想著壓低成本,不如想想怎麼創造利益才是對的方向。

提到產品類別,我蠻認同前輩(周碩倫老師)提到的概念「講師,初期開的是雜貨店,慢慢的才成為專賣店,最後才會成為精品店」。我也很認同前輩(王永福老師)提到的「專一概念」,只賣一門課程,好好的經營一門課程即可。大部分的講師,走的是碩倫老師的路線,極少部分的講師走的是福哥路線,沒有誰對誰錯。我自己的經驗是「先前者,再後者」,但我大量使用縮地術,過程中更多是取捨,取捨關鍵在於課量與收入如何平衡,取捨標準我在過去許多文章已提過了─「機會、時間與錢三種成本的考量」

講師是通路管道。為什麼會在經銷商前,先提通路管道呢?不同的受眾選擇,會影響到經營策略與通路管道。傳統路線無非企業內訓與公開班,企業內訓是B2B,我們交差的是管顧、管顧業務、HR與企業需求。公開班是B2C,我們照顧到的是學員發自內在的需求,同樣課程,著力點完全不同,甚至有些課程只適合企業端,有些課程只適合公開班。兩者都有挑戰,沒有哪一個比較輕鬆或困難,我認為「只要有心,什麼都可以是挑戰,都可以是成長」。另外,隨著自媒體意識抬頭與APP便利,通路管道也衍生了許多變化。這也是,今年我為自己設定的新的挑戰,還請大家多多幫忙。

講師是經銷商。有了產品,要知道如何行銷自己,要能評價產品好壞。講師的受眾是管顧,是企業,是學員,三者兼具,才活得下去。管顧可以幫我們銷售課程,管顧公司是品質評鑑單位,像是CASISO認證,同時也掌握極大資源,過了這關,容易讓企業看到自己,但,這不代表你會有課上。這一關,需要透過試教、口碑與貴人相助,我個人覺得先有貴人相助,再透過試教,得到口碑,才有露出的機會。我自己是幾位前輩不嫌棄(謝文憲老師、王永福老師與彭建文老師)的幫忙,得到了3個試教機會,才得到了3家管顧的合作機會,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

管顧業務對你熟不熟悉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我的第一年,雖然得到了3家管顧公司的認證,但其實沒有什麼課程可以上。原因在於,管顧其實已有很多合作的講師,如何成為業務的選擇,尤其是從「不是選擇」到「成為選擇」,從「成為選擇」變成「第一選擇」,在管顧資源有限(受眾就那麼多)的情況下,如何成為業務的第一指名很重要。

我自己的方式是「濃縮再濃縮」。我的課程說明,從第一年的課程企業書(4word)到現在非常簡約(只有2word),甚至也不再用PPT說明,關鍵在於「有效回應需求,才能引導行動」,快速讓同條船上的作戰夥伴懂我們,讓業務熟悉課程最大賣點,成為業務媒合企業需求時的一個選項,這只是從「不是選擇」到「成為選擇」。而從「成為選擇」到變成「第一選擇」,除了需要業務大力推薦、管顧強力主打外,還需要受眾的有口皆碑,也就是企業端的評價與回饋。企業端評價的指標分為權責主管、HR、學員反應、課程氛圍與實戰性,這可以從Lv1-Lv4的授課指標來切入,這也是以前我有提過的內容,就不贅述了。

管顧公司與管顧承辦業務是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

既然如此,由管顧獨賣課程是一種賣點?我只能以我的經驗提供參考,答案是Nil。獨賣需要考慮許多環節,至少,個人經驗告訴我那需要非常大的挑戰。因為你不是Somebody,管顧不會想獨賣課程,也不好賣,而當你是Somebody時,你也不需要獨賣課程了,你自己賣就好了(直營),利潤絕對比獨賣(獨家代理)要高出許多。不管是直營還是代理,不同行業的考慮與裁量很不一樣,以講師業來說,很難完全區分,只是比重的差異罷了。

既然如此,通路商就需要有所取捨了。大部分人的考慮是多一點與大一些,我的考量反而是不同的選項。不過,我要先提忠誠度與道德的概念,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很重視道義、感情的人,這或許是我的盲點。工作上,我也是一樣,我很重視情分,但商場是成本、利益與利潤的考量也是真的,只講情分,沒有狼性,會死得很難看。

選擇上並沒有最好的答案,「保持彈性,有所堅持」才是關鍵。一直以來,我的習慣都是「先接洽先提案」,這便是我的堅持,也是我的彈性。有些講師會以鐘點費為考慮,甚至在遇到多家管顧同時提案相同企業時,會逕自選擇由哪家管顧接手。說真的,我很少考慮這個,畢竟課程成功,除了講師、課程,管顧接洽討論與行政協助也是關鍵,學員更是主角;我考慮的,更多的是合作默契,若合作過,因為合作默契不OK,導致課程品質受影響,我也會慢慢Withdraw。正因為我深知合作夥伴的重要性,若企業想跳過管顧找我合作,我也會婉拒,請企業透過管顧跟我聯繫(A企業透過A管顧跟我合作,若未來想跳過A管顧跟我合作,我會請透過A管顧跟我聯繫,當然,我也不會請A企業透過B管顧跟我合作)

對講師來說,不管合作管顧數量,或是合作管顧規模大小,除了要先考量上述文中關鍵,如管顧業務要很能掌握你的課程,我的想法是數量不是關鍵,當然也不能乏人問津,這也很冒險。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一開始合作的三家管顧,三家管顧當初在初次碰面討論時,便提供我講師職涯規劃的寶貴建議,也不侷限我與其他管顧合作的可能性,更多的是鼓勵我也可以多嘗試,一開始便遇到這麼為講師著想的管顧夥伴,真的是我的福氣(這個超級重要,一定要標示出來)

不管數量與規模,我更在乎的是「講師是否是管顧或是管顧業務第一指名講師」,即使不是第一指名,至少也要不落入二三之後。當然,除非你跟業務夠熟,沒有兄弟姊妹稱呼,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心中選項是什麼。不過,還是提供一個思考脈絡,基本上,企業內訓需求都會同一時間提供給管顧了解,也就是管顧收到訊息時間是一致的,此時會先與講師接洽提案的管顧,表示什麼呢?幾次合作下來,老是晚個一兩天才接洽你,其實就有特別的意義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特別設限要和多少家管顧合作,同時也沒有排除繼續和新管顧夥伴合作的機會。套句好朋友,也是國際知名談判講師Alex說的:「因為我永遠不知道,新夥伴會不會也帶來新的契機,而銷售這件事,永遠都不該錯過新的機會。」


12/30/2016

小員工的職場生存之道:3個老司機不會告訴你的向上管理迷思

小員工的職場生存之道:3個老司機不會告訴你的向上管理迷思 (作者:周鉦翔)

向上管理是職場生存必備的巧實力

向上管理指的是我們要怎麼跟直屬長官互動,重點不僅在於溝通,更重要的是讓長官產生改變,順著我們希望的方向去調整;這也是職場如此重視向上管理、聰明溝通的原因。

向上管理的價值便在於此,減少更多無效的互動與溝通

職場常見下屬被長官要求僅能往某方向執行專案,卻發現發展並非下屬既定的方向,持續一段時間後,個人鬥志會慢慢萎縮掉,職業發展也開始不在自己規劃的軌跡裡,這對下屬、對長官都不是好現象。向上管理的價值便在於此,減少更多無效的互動與溝通。

員工面對長官要求我們改變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些迷思,這些偏見會導致我們職場遲滯不前,也無法發展自己,壯大團隊,導致產能不佳,士氣低迷。而這些迷思當中,尤以這3個特別關鍵:

1.     找我的麻煩
當你認為長官在找你的麻煩時,我們會把內心的門關上。長官不見得在找我們麻煩,而僅僅就事論事,我們卻認定是對人不對事,只要跟自己有關,長官都會吹毛求疵。甚至,認定對方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眼」甚至是「打蛇隨棍上,落井下石又一樁」,即使上司釋出善意,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也感覺對方正在找碴。其實,長官真的不會沒事找我們麻煩。

2.     對方看不起我
對新世代而言,越年輕的就業者,越容易出現這樣的迷思─「個人化歸因」。世代相差越多,越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究其原因是不同世代的背景與共通語言不足。

當主管提出改善要求,新世代首要反應是聯想到不夠信任自己,背後原因在於新世代的出身,常見的標籤化影響─「學歷迷思」。職場常見學歷迷思,常會導致員工被歸類為某類員工,若歸類為名校生,便會產生「鎂光燈效應」,長官可能會因為對你的期望高,當個人表現不如預期,失望也會越大。

以台大畢業生為例,台大畢業生常被認為能力不錯,事實卻不見得能力特別出眾。過去有研究指出名校出身學生,其中僅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是所謂的天才;相對的,大部分學生卻沒有太大的差異性。在鎂光燈效應下,大家都會覺得你應當要表現得很好,才勘的過是台大生。在此心理壓力下,便容易把長官的要求歸類為是對自己的信任不夠。

3.     對方認為我的能力不夠
說是迷思,真的是迷思,說是事實,還真的是事實。對主管來說,看待下屬,只會評估能不能交辦任務。交辦任務同時,會考慮到兩項指標:完成時間及解決方法,主管真正在意的是,你能不能被交辦任務,能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完成,能不能利用卓越方法節省時間帶來最大的效益。

然而,部屬通常不會這麼想,當主管對你的做事方式提出建議,我們會覺得自己被干涉,甚至會思考長官是否認定我能力不佳,不然不會干涉這麼多東西,甚至把我的時間抓得很緊。大多時候,長官不見得不信任,抓時間只是擔心這個專案無法如期完成,擔心整個團隊在執行上會遇到狀況,他必須掌握整個進度,隨時提供支援,做好風險管理,這是對團隊的當責表現,但立場不同,本位主義干擾,詮釋殊異。

大多時候,長官僅對事不對人,部屬卻囿於職場迷思,認定彼此水火,向上管理就很難開展,導致溝通無效,長久下來,雙方都有苦難言,心有所礙。


朋友,在你的工作環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迷思?

8/23/2015

助人,真的是快樂的一件事情


助人,真的是快樂的一件事情
文/周鉦翔 
你相信嗎?助人真的會比較快樂!


4/29/2015

從美國狄斯耐到中國北京



Adam老師今天的分享,含金量非常的高。












從上半場狄斯耐創新課程到下半場中國培訓市場,Adam老師完全以個人生命經驗出發,不藏私的分享,對我來說,學習很多。沉澱了一下,我想,可以從三個big idea來論述:

2/05/2015

超級數字力

超級數字力
上了林明樟(MJ)老師的課,我增加的不是打麻將的功力,相反地,我的財管功力才是大大的提升了10年,甚至是20年以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