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2016

戰時學習法(四):團結力量大

 戰時學習法():團結力量大 (作者:周鉦翔)


我想要來分享一個歐美大學教育很普遍,台灣大學教育卻甚少出現的東西,那就是讀書會,也就是學習夥伴的重要性。比起關起門來自學,與同伴一起學習更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正確地說,台灣大學教育裡面其實是有的,諸如共筆,便是讀書會的產物。只是台灣讀書會過於考試導向,導致大家聚在一起只討論「書上寫的是什麼意思、課堂老師教的會不會考」之類的,說穿了聚在一起只是為了一起研究如何準備考試,說來真是可惜。

我自己曾經參加過的讀書會,非常的有趣。老師只發了幾個指定閱讀的案例回家自修,當大家各自閱讀完後實際案例後,再組成4-5人的讀書會,彼此交換意見。在意見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自己沒有想到的觀點,這些觀點常讓自己有豁然開朗或大吃一驚的靈感,常常都收穫豐厚。可惜這樣的讀書會,在踏入社會後便很少見了。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出社會後才真的應該要組織讀書會,就特定主題,盡量多元、異業交流,應該可以產生更大的學習效果。

頻率也不用多,1個月舉辦1次也就差不多了。因為彼此熟悉,每個月決定1本指定閱讀的專書,大家在集合起來,隨意交換意見與想法,偶有小酌也很不賴。粗略估計一下,若一個月好好閱讀1本書,1年就有12本,持續5年下來便有60本,10年下來就有120本了。持續就是力量,這也是憲哥分享過的,滴水穿石真正厲害的地方是時間太厲害。只要持續的越久,越能產出無法估量的學習成果。

除了前面提到的好處,讀書會還能帶來三個好處:

絕對不會浪費時間。讀書會是一種超有效率的節能學習法,無論以何種方式將大家聚集在一起,只要眾人集合在一起學習,互相交流才有學習效果,如果讀書會的成員可以日益充實,一定可以引起更多學習的欲望。

可以拓展人脈與蒐集資訊。以一己之力拓展人脈不容易,只要增加一個朋友,就能發揮數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讀書會的成員皆是一時之選,舉辦讀書會的同時,自然就能維繫人脈。不過,維繫人脈只是附帶的,更重要的是彼此關係深入經營與用心維持,而在讀書會持續下去的同時,也自動地經營這樣的關係。

可以邀請到許多重量級嘉賓參加。平常無法以個人名義邀請到的人,如果邀請其擔任讀書會的來賓,多數會答應,而且,還能在現場聽到嘉賓的親身分享,光此便值得了。

出社會後,這兩年,我參加了一個類似讀書會的共學團體「憲福講私塾」與「超級簡報力」。在憲哥與福哥用心經營與維繫大家的付出中,在多次聚會中,除了上述提及的讀書會好處,我發現更多不同的學習與收穫,而這也是接下來我要分享「平時學習法」的概念。

鎖定一個主題,集中心力學習藉由課程開辦,大家可以圍繞著共同主題深入學習與交流,激盪更多的可能性,持續保持自我成長的慾望與動力。

走出門外,試著用自己的雙腳到處走到處看不再只是待在書房或辦公室,會四處走走,也會彼此交流,藉由資訊分享與交流,讓生命經驗與學習得到最大化。

接觸一流人事物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接觸到的人都是一流人事物,我也要能拿出一流人事物的標準才行,時時精進、提升自己。

持續參加正式與非正式的講座與研習聚會不再只是聚會,而是分享諸多心得、近來所學與新知的;當然,吃吃喝喝也不少就是了。


大量閱讀書籍。這是最基本的學習法,透過大量閱讀、好好內化與向上提升,收穫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