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職場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職場心理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6/2017

了解施暴者特質,避免情郎變惡狼 (作者:周鉦翔)

了解施暴者特質   避免情郎變惡狼 (作者:周鉦翔)


在台灣,家暴、婚暴是很常見的。

童姓議員事件沸然不下,讓社會又再次正視婚姻暴力的問題。其實,婚暴在台灣社會中非常常見,此跟教育程度、貧富差距無關,施暴者其實不乏有高收入、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


從2014至2016年,家暴件數、婚姻暴力件數與比率皆呈現向上攀升趨勢

從衛福部保護司家庭暴力通報事件統計數字,可以發現2014年共133,716起家暴事件,2015年則有135,982件數,2016年僅前3季,便達102,895件。其中,婚姻暴力的比率,2014年為52.97%,2015年為53.06%,2016年前3季則有55.41%。不管是家暴件數、婚姻暴力件數與比率皆呈現向上攀升趨勢,可見此現象在台灣是不能忽略的社會議題。


家暴、婚暴黑數哪裡來?


在傳統「家醜不外揚」、「床頭吵床尾和」、「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觀念下,或是婦女相關弱勢,如:「缺乏獨立經濟能力(無法經濟自主)」、「放心不下、甘願為孩子犧牲(以子為貴)」、「因長期被控制、虐待,而缺乏勇氣面對社會(無望感)」、「擔心別人評價她是個離婚女性(負向標籤)」、「社會支持不足,無路可去(社會連結薄弱)」、「擔心報復,連累家人與自身的安全(對方情緒失控報復)」,而屢屢隱瞞不說,忽視其嚴重性與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雖然,對於家庭暴力、婚姻暴力的成因仍需要更多實證研究證實,而且施暴者在外觀與人際關係中並不容易察覺,僅在備受威脅、危及自尊時才會現形。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人格偏差」、「親密關係互動」、「壓力因應技巧不足」以及「情緒管理失當」,仍然是值得參考的重要指標。


人格偏差與親密關係互動會露出蛛絲馬跡


一般來說,施暴者在人格上較為偏差,如大男人主義、挫折容忍度低、容易衝動、自制力差、也較為自卑;在親密關係中,則對另一半有著強烈的佔有慾,企圖控制、干涉對方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曾對前任伴侶惡言相向或動手打人,即使錯在自己,也總要對方認錯,不尊重另一半、拒絕溝通。


情緒管理與壓力因應相對較弱



在情緒管理能力(EQ)上,易怒、情緒兩極化、生氣時會有大聲講話、破壞東西與攻擊他人的傾向;面對壓力(AQ)時,習慣逃避問題或亂發脾氣、壓抑自己而少正常抒發、常用補償行為發洩壓力,如借酒澆愁、賭博;此外,更常有不良的嗜好與習性,如酗酒、賭博、外遇、曾犯罪或吸毒等。

了解施暴者特質,避免情郎變惡狼


在兩人交往同時,不妨多多觀察對方是否有以上特質,再決定是否進一步交往或互訂終身。倘若你的他確實有以上特質且有施暴之虞,建議尋求臨床心理師專業協助,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治療、情緒管理與壓力管理技巧等心理治療的幫助,協助彼此正視暴力困境,有效覺察與管理情緒,正確並適時調適壓力,同時培養同理心與借衛思考能力,強化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相信現實生活中的公主與王子,仍然可以有幸福美滿的大結局。

1/20/2017

你知道知識份子趨之若鶩的學習法是什麼嗎?學習學習再學習的後設(元)學習法 (作者:周鉦翔)

你知道知識份子趨之若鶩的學習法是什麼嗎?學習學習再學習的後設(元)學習法 (作者:周鉦翔)

meta是什麼?
很多朋友,不管是台灣、大陸、美國,還是其他國家,一直在問我這個字要怎麼翻譯?台灣翻譯成「後設」,大陸翻譯成「元」,到底原意是什麼?
這個字首,其實來自希臘文,還是亞里斯多德發明的。
史書上最早可見的地方是亞里斯多德所寫的兩本著作,「Physics」、「Meta-Physics」,中文翻譯成「物理學」、「形而上學」。若從這兩本書的內容去整理,你會發現後者提的是「在物理學以外的東西」,意思雷同於現在的英文文法「Post」。但在意義卻有些許的不同,「post」比較是下一步的意思,平行思考的概念,「meta」比較是歸納出原則的意思,垂直思考的概念。


meta的流,指的是什麼?
在這20年的科學研究中,有一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叫做「meta analysis」,指的是「在許多的研究結果中,使用超脫既有研究方法,去歸納出普遍存在的研究發現」,而這樣的原則,是簡約主義下的產物,並假定這個歸納出來的原則,可以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也就是「核心能力」的概念。
只要能夠掌握meta,你就能無限複製更強大的東西。
這其實是出自於meta-programming,程式語言的概念,有的人把它翻譯成超程式語言,我則比較喜歡翻譯成「用來產生程式碼的程式設計手法」,意味著只要會這個,你就能產生許多令人驚豔的東西。
重點來了,為什麼最近大家開始在討論「元學習」呢?我個人比較喜歡翻譯成「後設學習」或是「學習的核心技術」,這便需要回推到認知心理學所提到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功能了,因為此習法是基於此概念所發展出來的學習技術,而且是可以被無限複製的核心學習技術,這個是有腦神經科學基礎的學習技術。



這個學習技術,是基於「大腦功能發展」與「人類學習習慣」所發展出來的學習技術。之所以非常有效的原因在於完全合乎人類大腦功能發展,沒太大違和感,容易上手,在目前這個知識肥胖的年代,是一門超高效率的學習法,或許也可以把它叫做「高效率大腦學習法」。
後記,不要再跟我說什麼左腦理性右腦感性或是右腦圖像左腦文字的鬼東西,那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垃圾。大腦處理外界訊息很簡單,是全有全無的概念,一啟動便是一起動,沒有什麼只動左腦或只強化右腦的概念。

1/11/2017

3個心理學家說不出口的高效情緒管理與客訴應對技巧:5分鐘客訴處理ASP (作者:周鉦翔)

3個心理學家說不出口的高效情緒管理與客訴應對技巧:5分鐘客訴處理ASP (作者:周鉦翔)

昨天下午,一家四口意外地解開了多項人生成就,兩個小小周更是解開了不少,原因是「我們在高速公路被後方車子追撞了」。

解開我的人生成就遊戲化人生的實踐

回到事故現場,自大灣上高速公路沒多久,還未到永康就被KO了。昨天下午一家四口便在新市派出所做筆錄,當然對方也一併前往,至於肇事責任歸屬在對方,但真相是我的前面車子緊急煞車,有保持安全距離的我也只好緊急煞車,然後就「ㄅㄤ」,接下來就是走高速公路意外事故的標準作業流程了。相信我,我的開車技術很不賴,搭過車的都說「讚」,不信可以問問業界幾位講師好友。

車子傷的嚴重嗎?對方LEXUS車頭損毀,引擎蓋上掀無法闔上,大家說呢?

算一算,我們解開了什麼人生成就呢?
「一家四口同上派出所」
「首次在公速公路車禍」
「首次從後方被追撞」
「首次吹酒測」
「小小周們12個月上派出所」
「小小周全身醬油在車上」......

或許大家會覺得我也太理性,還在談什麼遊戲化人生,竟然可以這樣笑笑地看這件事情?我的想法是這樣,也做了一些處理:

搞清楚優先順序,問題解決為關鍵

對兩個小小周來說,這個害怕經驗絕對不小,在從後面被LEXUS追撞時,爸媽當下的反應(這個年紀對於人臉、語氣情緒與單詞片語的辨識非常強,相信我,我是博士級、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XD,根據國際期刊Science,多篇研究皆發現關鍵不是有沒有心理陰影,而是會對大腦神經發展帶來影響,而如此發展會帶來亙長的人生影響),如果當下我們的表情是嚇到、生氣、害怕,只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傷害。

因此,我們夫妻倆出事的當下,在高速公路內線車道停好車,先確認彼此、孩子沒有事情,由爸媽立即安撫孩子情緒,接下來我下車處理後續,媽媽則繼續安撫兩個受到驚嚇的孩子。

然後,我跟肇事方(雙方都是有要事需要到中部一趟)也沒有什麼爭執,下車,雙方一個眼神,由他打電話報警,我拍照,接下來他也拍照,彼此確認是否有身體受傷、車子損傷,然後拖車也到了,一起到新市派出所接受酒測、筆錄備案;彼此了解一下等等去哪、後續應對與想法,接著一同離開派出所。

落實ASP,不再亂NG

整件事情,我怎麼自行調整心態與心情呢?我又如何確認對方需求與引導行動呢?很簡單,那就是在企業內訓時我經常提到的「落實客訴處理的自我照顧流程與武功心法:ASP」。課堂上,我都會提醒夥伴們處理困難客訴或遇到強大威脅,導致情緒瀕臨崩潰時,要先做好ASP,減少雙方出現下意識的情緒失控,而導致整個客訴處理NG

A指的是Accept,接納,接納個人情緒,同理對方遭遇。接納自己因無故被追撞的不滿與行程被打亂的煩躁心情,同理對方也不希望,一樣很無奈的心情,當下我只講了一段這樣的話:「發生這樣的事情,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換成我是你,我也會感到很煩、火大,讓我們先來想想下一步怎麼處理。」

S指的是Switch,轉換,轉換個人心態,調整對方想法。在同理完對方後,接下來便
是調整彼此的看法。昨天下午我的回應是「人有受傷嗎?有沒有保險?車子損傷狀況?」對方回應後,我的回應是「人沒有受傷就好,也有保險,那我們趕快看看接下來怎麼做。」

P指的是propose,提案,抓到關鍵需求,主動出擊回應。接下來,我說了「那可以請你先打110嗎?我們趕快拍照,後續交給保險處理。對了,你需要拖吊服務嗎?」我知道110電話中,警察會告知對方後續處理流程,我便不特別提醒他我們要一同上派出所等,此部分是客訴處理很重要的關鍵─「對立兩造後續流程由公正第三方提醒,可以避免落入敵對狀態」。

大家或許會很好奇,處理客訴需要這麼麻煩嗎?執行完ASP會不會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我跟大家分享,上述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就處理完了。我同時進行了安撫彼此情緒(還有我們家太太跟雙寶的情緒),確認雙方狀態與後續需求,客觀提案與引導行動。只要5分鐘,就有這樣的效果,這樣的客訴處理,還能說它不強大嗎?

1/07/2017

知名講師都是企業經營好手:沒有走過你不會懂的行銷技巧與通路管理

知名講師都是企業經營好手:沒有走過你不會懂的行銷技巧與通路管理  (作者:周鉦翔)

企業講課,我從不談虛的,我只談實作,即使是銷售,也是如此。這次,我們不談面對面銷售技巧,也不談讀心術,我們一起從講師行業經營來談行銷與通路管理吧!

什麼叫做行銷?銷售是什麼?什麼叫做通路管理?

我很喜歡前輩(王東明老師)跟我提的一個觀念:「講師,是明星產業,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我不喜歡談天時,那是不可複製的,但地利與人和,卻是可以討論的。

很多人以為講師這個行業,只要夠炫、夠帥、口條好、肢體豐富,就會大紅特紅。很多人以為講師這個行業,只要有底、資歷亮眼、學歷夠燦爛,你就會大放異彩。

我的想法是,夠炫、夠帥、口條好、肢體豐富,只是偶像包袱,沒有本錢,行銷團隊要非常強大。有底、資歷亮眼、學歷燦爛,只是內功精湛,沒有偶包,行銷團隊也要非常強大。是的,關鍵是行銷團隊,也就是所謂的團體戰。

拆解講師行業的通路流程,我們可以發現講師,同時是製造商、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管顧公司與管顧承辦業務則是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是的,管顧公司與管顧業務是兩碼子事情)。當然,企業端、學員端則是受眾,也就是買單夥伴。說到這邊,會提到B2BB2C的基本概念,但我今天不想談這些理論,我只想談談實戰操作。

講師同時是製造商、經銷商與通路管道

講師是製造商。講師,其實是勞力超級密集產業,雖然產品是看不見的知識,卻是透過我們自己來產出的(1天站7小時是常態,連續站好幾天是變態,再加上通勤、備課等,1天的工作時數,絕對不是11休可以解決的,我個人工作常常每天工作時數是15小時跑不掉的。是的,我就是在回饋政府,並不是各行各業都適合這個制度,法律是對各行各業的基本要求,亂搞過後,請勇於面對,該調整就調整)

我們每天的工作時數就那麼長,產品類別極度有限,我從來都不相信有所謂通才的講師,至少我不是,也很難做到。因此,如何推出好的課程產品,好的課程產品包括專業知識、實戰經驗、授課技巧、教材設計、授課風格與個人魅力,缺一不可;所以,當責講師無不精益求精,讓自己持續成長,而非流於市場滿足,「抓準最大差異化的概念,衍伸特色主題、特色課程是重要的關鍵。」企業經營也是一樣,老是me too,那就等著一起死吧!買一送一是這樣,低價策略是這樣,人家賣什麼,我也都要賣也是一樣。台灣超商是如此、大賣場是如此、飲料業也是如此,在一例一休,成本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與其一直想著壓低成本,不如想想怎麼創造利益才是對的方向。

提到產品類別,我蠻認同前輩(周碩倫老師)提到的概念「講師,初期開的是雜貨店,慢慢的才成為專賣店,最後才會成為精品店」。我也很認同前輩(王永福老師)提到的「專一概念」,只賣一門課程,好好的經營一門課程即可。大部分的講師,走的是碩倫老師的路線,極少部分的講師走的是福哥路線,沒有誰對誰錯。我自己的經驗是「先前者,再後者」,但我大量使用縮地術,過程中更多是取捨,取捨關鍵在於課量與收入如何平衡,取捨標準我在過去許多文章已提過了─「機會、時間與錢三種成本的考量」

講師是通路管道。為什麼會在經銷商前,先提通路管道呢?不同的受眾選擇,會影響到經營策略與通路管道。傳統路線無非企業內訓與公開班,企業內訓是B2B,我們交差的是管顧、管顧業務、HR與企業需求。公開班是B2C,我們照顧到的是學員發自內在的需求,同樣課程,著力點完全不同,甚至有些課程只適合企業端,有些課程只適合公開班。兩者都有挑戰,沒有哪一個比較輕鬆或困難,我認為「只要有心,什麼都可以是挑戰,都可以是成長」。另外,隨著自媒體意識抬頭與APP便利,通路管道也衍生了許多變化。這也是,今年我為自己設定的新的挑戰,還請大家多多幫忙。

講師是經銷商。有了產品,要知道如何行銷自己,要能評價產品好壞。講師的受眾是管顧,是企業,是學員,三者兼具,才活得下去。管顧可以幫我們銷售課程,管顧公司是品質評鑑單位,像是CASISO認證,同時也掌握極大資源,過了這關,容易讓企業看到自己,但,這不代表你會有課上。這一關,需要透過試教、口碑與貴人相助,我個人覺得先有貴人相助,再透過試教,得到口碑,才有露出的機會。我自己是幾位前輩不嫌棄(謝文憲老師、王永福老師與彭建文老師)的幫忙,得到了3個試教機會,才得到了3家管顧的合作機會,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

管顧業務對你熟不熟悉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我的第一年,雖然得到了3家管顧公司的認證,但其實沒有什麼課程可以上。原因在於,管顧其實已有很多合作的講師,如何成為業務的選擇,尤其是從「不是選擇」到「成為選擇」,從「成為選擇」變成「第一選擇」,在管顧資源有限(受眾就那麼多)的情況下,如何成為業務的第一指名很重要。

我自己的方式是「濃縮再濃縮」。我的課程說明,從第一年的課程企業書(4word)到現在非常簡約(只有2word),甚至也不再用PPT說明,關鍵在於「有效回應需求,才能引導行動」,快速讓同條船上的作戰夥伴懂我們,讓業務熟悉課程最大賣點,成為業務媒合企業需求時的一個選項,這只是從「不是選擇」到「成為選擇」。而從「成為選擇」到變成「第一選擇」,除了需要業務大力推薦、管顧強力主打外,還需要受眾的有口皆碑,也就是企業端的評價與回饋。企業端評價的指標分為權責主管、HR、學員反應、課程氛圍與實戰性,這可以從Lv1-Lv4的授課指標來切入,這也是以前我有提過的內容,就不贅述了。

管顧公司與管顧承辦業務是經銷商與通路管道的角色

既然如此,由管顧獨賣課程是一種賣點?我只能以我的經驗提供參考,答案是Nil。獨賣需要考慮許多環節,至少,個人經驗告訴我那需要非常大的挑戰。因為你不是Somebody,管顧不會想獨賣課程,也不好賣,而當你是Somebody時,你也不需要獨賣課程了,你自己賣就好了(直營),利潤絕對比獨賣(獨家代理)要高出許多。不管是直營還是代理,不同行業的考慮與裁量很不一樣,以講師業來說,很難完全區分,只是比重的差異罷了。

既然如此,通路商就需要有所取捨了。大部分人的考慮是多一點與大一些,我的考量反而是不同的選項。不過,我要先提忠誠度與道德的概念,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很重視道義、感情的人,這或許是我的盲點。工作上,我也是一樣,我很重視情分,但商場是成本、利益與利潤的考量也是真的,只講情分,沒有狼性,會死得很難看。

選擇上並沒有最好的答案,「保持彈性,有所堅持」才是關鍵。一直以來,我的習慣都是「先接洽先提案」,這便是我的堅持,也是我的彈性。有些講師會以鐘點費為考慮,甚至在遇到多家管顧同時提案相同企業時,會逕自選擇由哪家管顧接手。說真的,我很少考慮這個,畢竟課程成功,除了講師、課程,管顧接洽討論與行政協助也是關鍵,學員更是主角;我考慮的,更多的是合作默契,若合作過,因為合作默契不OK,導致課程品質受影響,我也會慢慢Withdraw。正因為我深知合作夥伴的重要性,若企業想跳過管顧找我合作,我也會婉拒,請企業透過管顧跟我聯繫(A企業透過A管顧跟我合作,若未來想跳過A管顧跟我合作,我會請透過A管顧跟我聯繫,當然,我也不會請A企業透過B管顧跟我合作)

對講師來說,不管合作管顧數量,或是合作管顧規模大小,除了要先考量上述文中關鍵,如管顧業務要很能掌握你的課程,我的想法是數量不是關鍵,當然也不能乏人問津,這也很冒險。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一開始合作的三家管顧,三家管顧當初在初次碰面討論時,便提供我講師職涯規劃的寶貴建議,也不侷限我與其他管顧合作的可能性,更多的是鼓勵我也可以多嘗試,一開始便遇到這麼為講師著想的管顧夥伴,真的是我的福氣(這個超級重要,一定要標示出來)

不管數量與規模,我更在乎的是「講師是否是管顧或是管顧業務第一指名講師」,即使不是第一指名,至少也要不落入二三之後。當然,除非你跟業務夠熟,沒有兄弟姊妹稱呼,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心中選項是什麼。不過,還是提供一個思考脈絡,基本上,企業內訓需求都會同一時間提供給管顧了解,也就是管顧收到訊息時間是一致的,此時會先與講師接洽提案的管顧,表示什麼呢?幾次合作下來,老是晚個一兩天才接洽你,其實就有特別的意義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特別設限要和多少家管顧合作,同時也沒有排除繼續和新管顧夥伴合作的機會。套句好朋友,也是國際知名談判講師Alex說的:「因為我永遠不知道,新夥伴會不會也帶來新的契機,而銷售這件事,永遠都不該錯過新的機會。」


12/30/2016

小員工的職場生存之道:3個老司機不會告訴你的向上管理迷思

小員工的職場生存之道:3個老司機不會告訴你的向上管理迷思 (作者:周鉦翔)

向上管理是職場生存必備的巧實力

向上管理指的是我們要怎麼跟直屬長官互動,重點不僅在於溝通,更重要的是讓長官產生改變,順著我們希望的方向去調整;這也是職場如此重視向上管理、聰明溝通的原因。

向上管理的價值便在於此,減少更多無效的互動與溝通

職場常見下屬被長官要求僅能往某方向執行專案,卻發現發展並非下屬既定的方向,持續一段時間後,個人鬥志會慢慢萎縮掉,職業發展也開始不在自己規劃的軌跡裡,這對下屬、對長官都不是好現象。向上管理的價值便在於此,減少更多無效的互動與溝通。

員工面對長官要求我們改變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些迷思,這些偏見會導致我們職場遲滯不前,也無法發展自己,壯大團隊,導致產能不佳,士氣低迷。而這些迷思當中,尤以這3個特別關鍵:

1.     找我的麻煩
當你認為長官在找你的麻煩時,我們會把內心的門關上。長官不見得在找我們麻煩,而僅僅就事論事,我們卻認定是對人不對事,只要跟自己有關,長官都會吹毛求疵。甚至,認定對方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眼」甚至是「打蛇隨棍上,落井下石又一樁」,即使上司釋出善意,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也感覺對方正在找碴。其實,長官真的不會沒事找我們麻煩。

2.     對方看不起我
對新世代而言,越年輕的就業者,越容易出現這樣的迷思─「個人化歸因」。世代相差越多,越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究其原因是不同世代的背景與共通語言不足。

當主管提出改善要求,新世代首要反應是聯想到不夠信任自己,背後原因在於新世代的出身,常見的標籤化影響─「學歷迷思」。職場常見學歷迷思,常會導致員工被歸類為某類員工,若歸類為名校生,便會產生「鎂光燈效應」,長官可能會因為對你的期望高,當個人表現不如預期,失望也會越大。

以台大畢業生為例,台大畢業生常被認為能力不錯,事實卻不見得能力特別出眾。過去有研究指出名校出身學生,其中僅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是所謂的天才;相對的,大部分學生卻沒有太大的差異性。在鎂光燈效應下,大家都會覺得你應當要表現得很好,才勘的過是台大生。在此心理壓力下,便容易把長官的要求歸類為是對自己的信任不夠。

3.     對方認為我的能力不夠
說是迷思,真的是迷思,說是事實,還真的是事實。對主管來說,看待下屬,只會評估能不能交辦任務。交辦任務同時,會考慮到兩項指標:完成時間及解決方法,主管真正在意的是,你能不能被交辦任務,能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完成,能不能利用卓越方法節省時間帶來最大的效益。

然而,部屬通常不會這麼想,當主管對你的做事方式提出建議,我們會覺得自己被干涉,甚至會思考長官是否認定我能力不佳,不然不會干涉這麼多東西,甚至把我的時間抓得很緊。大多時候,長官不見得不信任,抓時間只是擔心這個專案無法如期完成,擔心整個團隊在執行上會遇到狀況,他必須掌握整個進度,隨時提供支援,做好風險管理,這是對團隊的當責表現,但立場不同,本位主義干擾,詮釋殊異。

大多時候,長官僅對事不對人,部屬卻囿於職場迷思,認定彼此水火,向上管理就很難開展,導致溝通無效,長久下來,雙方都有苦難言,心有所礙。


朋友,在你的工作環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迷思?

8/12/2016

辦公室讀心術 課後心得 蔡馥好(一班)

慕名而來,滿載而歸  [作者:蔡馥好 臨床心理師]

過去從來沒有參加過偏向開給企業的課程,也沒有體驗過分組競賽的課程方式,而會參加這次的課,說真的是慕名而來。


去年因著機緣認識了臨床心理界許多觀念想法相近、思考創新的夥伴們,並在今年開始有了分享資源、共學成長的同儕團體,也因為接手的業務和擔任的角色變得多元,需要更多上台講話、備課授課、和外界其他不同領域專業工作者接觸機會,很幸運地!知道了心理界有一群人,在此領域正在發光的訊息,其中一個就是小周老師~~ 成為參加這次課程的契機。


這次收穫的一部分,是課程設計方面,體驗了分組競賽、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的課程方式,相較於過去自己上心理專業類課程使用的講座型,課程吸收度/注意力集中度隨時間長度下降的情形〈或是因主題或講師而分散/聚斂的狀況〉。而來自不同領域、職務的組員們,透過分享與腦力激盪,讓自己對於未曾接觸過新領域的知識,能快速產生概念,而即使是自己接觸過相對熟悉的知識,也能因為大家拋出不同想法,而有了新的定義與構想。雖然曾聽過夥伴分享這樣的課程設計方式,但百聞不如親驗!這對自己未來進行家長親職團體、兒童團體或其他20人以內的課程設計,提供了很棒的靈感和想法。


六種動物的概念,雖然不是過去自己在思考人格特質類型常用的方法,不過相對於複雜的心理學理論,的確是能夠快速讓人理解一個人的方式!藉由大家熟悉的人物/名人,能用對其印象最深刻的特徵、重大事件去推論可能特質與代表動物,以及不同的罩門、錦囊妙計。罩門與錦囊妙計的提供真的很貼心!了解一個人特質後,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與之共處,並藉著溝通達到彼此能有共識的目的,即使沒有辦法成為對方剋星,也至少知道怎麼避免踩到地雷 XD

而老師在最後也針對某個人物代表作出提醒,雖然這些能夠讓我們快速理解一個人,但仍要注意有些做法背後隱藏的意義甚至利益,此時行為不一定能完全反應個人特質/想法。所以,一切仍需回到讀心術SOP的流程:觀察、分析、假設的歷程,謹慎思考。


讀心術的判斷部分,心理師的養成訓練和工作中,觀察對方的語言、語調、表情、姿勢一向是很重要的部分,而課程將這些化為更結構的知識,對於自己工作中、生活中,對於人的敏感度與觀察,絕對是加分〈直接下訂據說很有名的那本FBI教你觀察身體姿勢的書XD
   

向上管理、組織溝通的部分,清楚列出主管在意的事情、緊急事件的對話、萬用對話,也針對節奏、姿勢、事前準備與表達和報告部分清楚舉例和討論,讓人思考自身工作環境中可以做調整讓工作更順利、關係更符合自己期待的各種眉眉角角,收穫很大!真的是腦袋過熱的一整天。


真的要說可惜的地方,大概是,課程設計很緊湊,小周老師真的竭盡所能將各種能給的知識都拋出來了,最後一堂的課程節奏實在太快,讓不熟悉這些部分的自己有點腦袋燒壞(大誤),如果可以將課程拆開,或設計成兩天,我覺得會讓大家有更多熟悉彼此的機會,與紮實學習的充裕時間。



想多認識蔡心理師一點,請點選以下連結。
蔡馥好臨床心理師

6/25/2016

電玩遊戲真正的意義

電玩遊戲真正的意義 (文:周鉦翔)
電玩遊戲風靡全世界,如果遊戲太簡單,誰都能輕鬆攻頂過關,就沒有什麼趣味可言。如果是超級難過關,又太變態虐人。因此,必須是無法輕易過關,必須嘗試許多方法才能慢慢掌握破關訣竅的遊戲,才能讓人樂在其中。
遊戲的難度必須恰到好處
隨著故事開展,遊戲難度逐漸提高,玩家開始出現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發現破關技巧時,玩家會加倍開心,也會欲罷不能地挑戰接下來的關卡。這樣的失敗,其實並不能算是失敗。
失敗的意義要看你怎麼賦予
為了瞭解如何破關,而暫時試行的錯誤,並非犯錯,更不是失敗,如此過程會讓玩家更樂在其中。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電玩遊戲可以說是一組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而這也正是遊戲迷人之處。
失敗只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
比起失敗這個表面的結果,正視失敗原因,拆解、分析可能關鍵,擬定目標,形成策略,找出解決方案與確實執行的過程,更能讓我們樂在其中。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會發現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令人樂在其中的。

衍伸思考:電玩是我們要花錢,去享受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如此說來,工作其實也是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此外,還可以獲取金錢。我們應該要更樂在其中,不是嗎?
不過,人生與工作不能開外掛,也不能升級VIP就是了。

4/20/2016

55歲大叔職場真心告白:30歲後,還在等人拍手鼓掌,你就死定了 (作者:周鉦翔)

55歲大叔職場真心告白:30歲後,還在等人拍手鼓掌,你就死定了 (作者:周鉦翔)
一流團隊,一流觀點

有成就感的員工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工作,給員工成就感的企業才能吸引人才,這是鐵律。不管成績大小,員工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老闆的肯定,原因在於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得不到成就感的員工很難有動力投入工作。

員工的工作都需要被長官肯定

認識多年的老灶是聞名海外、知名餐廳的行政主廚,最拿手的經典料理是北平烤鴨。跟我講了一段往事:「小周,你常在上市企業講授高效能團隊領導,我跟你說,我個人的經驗是帶人要帶心,『只要是人,都希望被人家肯定』,我在30歲的時候就知道了,只要掌握此,再難溝通的人,都無往不利」。我笑了笑「怎麼說?灶哥!」

「當我還是二廚時,我的烤鴨料理就已經爐火純青了,可惜仙仔看不到,老闆也看不到。你不是常說要『做人不要埋頭苦幹,要讓老闆知道你的價值』,我那時候還真的這麼做過。」

這還真的引起我的好奇心。

「某次招待外賓的國家晚宴,客人夾了一隻鴨腿給外國使官,卻找不到另一隻鴨腿,便問隨伺老闆『仙仔師,怎麼沒了另一條腿?』老闆火大衝到廚房詢問此事。」

慣看風雨的我也嚇了一跳,這樣的服務也太不到位。

「『我們買進來的鴨子都只有一隻腳!』老闆不信,我帶著老闆走到後頭倉庫檢查鴨籠。只看到鴨子真的只有一隻腳,老闆馬上生氣地用力拍手鼓掌,鴨子被嚇醒,馬上用兩腳站立,『這不是就有兩隻嗎?』」

聽到灶哥這麼說,我當場傻眼,我很好奇灶哥要怎麼圓這個謊。

「『老闆,對對對,只有鼓掌拍手,才會有兩隻腳啊!』後來,老闆對我很好,把我升為大廚,沒多久就取代仙仔成為行政主廚。」

先有共識,才有合作
不鼓掌,鴨子就只有一條腿 

可以想見,灶哥有多麼希望被老闆賞識。不管成績如何,下屬都希望被管理者看見,進而被肯定與支持。承認下屬的能力,讓下屬獲得成就感,這是團隊領導技巧很重要的一環。只要適時看見部屬績效,予以肯定,協助提升優點,改善缺點,部屬對管理者、團隊與企業會逐漸凝聚共識,貢獻己力於企業。

灶哥跟我分享的同時意氣風發,我卻在灶哥身上看到截然不同的故事。那次事件後,灶哥輾轉換了好幾份工作,浮浮沉沉多年後,終於在55歲成為料理界舉足輕重的主廚。我發現,灶哥25年來都在職場遊戲規則中打轉,總是等待長官、管理者的肯定,頻頻上演炒老闆魷魚或老闆炒自己魷魚的戲碼。


您的選擇是...
那天,灶哥主動分享的故事,讓我想了很多。「如果,那時候的灶哥,可以多想想個人願景,多以肯定自己與自我超越來經營人生、投資職業的話,現在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呢?」朋友,要選擇過怎麼樣的職場生活,您可以自己選擇。

3/26/2016

原來,感動人心的話,也有SOP

原來,感動人心的話,也有SOP  (作者:周鉦翔)

說話,是職場最不公平的軟實力
很多人,包括我,都以為「出口成章靠的是靈光一閃,感動人心需要的是表達天份,會因為個人的聰明程度與對生命的敏銳度而有不同」。
說話,有黃金SOP
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卻也是正確的想法。相信嗎?把話描述深刻、說到動人是有黃金SOP的,只要依著以下三個步驟來整理,你也可以創造屬於你個人的動人時刻。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化成語言說出來 
不要憑直覺說話
世界上確實有直接傳達想法而讓事情更順利的案例,不過大多時候並非如此。經過思考講出來的話,確實可以提高更多正向回應。因此,釐清自己的想法,想著如何靠一句話,將正向回應的機率提升是很重要的

試著去想像對方的想法
借位思考很重要
請先想像對方的想法,尤其是情緒感受。當對方聽到你的話語時,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感受,會有什麼樣的感想(通常,這指的是對方平常慣性思維下的反應)

以「我想要邀請對方約會」為例,假如直接表達,便可以獲得對方首肯,不仿直說;但問題是,如果無法確定對方的意向,或是明知道說了被拒絕的機率很高,那麼此步驟便異常重要。請先把自己的需要擺在一邊,試著想像關於對方,你所掌握的基本資料(情蒐重要性可見一般),像是對方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個性如何、有什麼特質。如果,對方喜歡嘗試新奇事物,而且愛吃義大利麵。

提出與對方利益一致的話語

跟著上述例子,接下來便是創造出一擊必勝、一句入魂的句子了。請以對方的思考習慣、邏輯來創造用語,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訴求,更重要的是藉這樣的句子來達到你的目的。對一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喜歡吃義大利麵的人,只要能夠創造出符合這些要點的話,便能滿足對方潛意識需要,進而達成個人目的。
美食必勝
此時,「有一家「小周美食報報」評價很高的義大利麵店,要不要一起去(希望你能跟我約會)」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記住,你的目標是希望跟對方約會,對方卻可能一點都不想跟你約會,刻意不提這個部分,反而強調對方重視的環節,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也滿足了個人需求,只要對方點頭同意,便意謂著同意約會了。這就是創造和對方利益一致的表達方法。

只要按照這三個步驟創造用語,許多之前遭到拒絕的事情,就會順利得到「YES」的答案,未能實現的願望,也將得以實現。只要能夠依循著這個思考邏輯,經常練習,把SOP變成潛意識的本能反應,下一個把話說得動人的人,鐵定是你。 
成功,沒有捷徑

最重要的是,正因為我們並不是專業的廚師,只要依著固定的食譜反覆練習,味道必定不會太差,也才有機會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不按照食譜料理,直接用自己的方式煮菜,味道當然會有天高皇帝遠的分別,而這樣的技巧,對業務、經理人與服務業等需要經常溝通的人來說,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