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2016

平時學習法(二):單點差異與小眾志向,更適合講打團體戰的現代職場



平時學習法():單點差異與小眾志向,更適合講打團體戰的現代職場 (作者:周鉦翔)

單點差異策略,對個人、對團隊都是正確且重要的命題

對個人來說,擁有單點差異的人更具適應能力。以成功學來說,在相對狹隘的世界裡,以較少的時間與力氣加以學習,最後成為頂尖人物的機會是較高的。以淘汰論來說,在這個經濟蕭條的年代,有單點差異的人更能面對經濟不景氣,因為你的不可取代性相對較高。簡單來說,以單點差異策略來經營職涯的人,較容易成功,也比較不容易失業。

職場、商場都是靠團隊合作的地方,這是一個打團體戰的時代。對團隊來說,擁有單點差異的團隊往往是高效能的當責團隊。高效能當責團隊的形塑重點不在於一堆天才攜手合作,而是成員是否能夠單點開花,彼此能力發揮到極致,同時互補有無,出現1+1大於2的實質效益。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6人團隊,每個人皆擁有一種單點差異能力,合作得當,勢必能帶來不亞於6種能力,甚至在人際化學效應下,會發揮出更多元的能力。如果團隊戰力是成員能力的相乘積,求得最大值的關鍵便在於組織一個每項能力都有普通程度以上的團隊成員。

若把普通程度定義為1,重點便在於不要有小於1的能力表現,相乘積便能夠大於1;在此基礎下,只要大家的能力至少為1.1,則1.1的五次方仍會大於1,若能力更高,相乘積也就更高,團隊戰力將以倍數來呈現。論及於此,大家應該會發現單點策略的價值與意義了。

如果我是一個團隊領導者,我會希望部屬擁有我所沒有的能力,而挑選合作夥伴便以此為基礎挑選即可,重點在於能隱藏不擅長的能力,禮讓舞台給更適合的人就好了。


小眾志向策略: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去

單點差異策略是以人的單點與綜合能力的考量來區分,並進而設定終極目標;小眾志向策略,則是出社會後另類設定終極目標,不過,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概念,只是從不同面向著手。簡單來說,我希望你能將眼光放在規模較小的業別或職種。只要是人,總是嚮往受歡迎的產業或部門,其實這是根本上的錯誤。時下年輕人,多把目標放在熱門的資訊科技產業,藉由磨練電腦技術,然後進到廣受歡迎的軟體開發部門,真的挺不聰明,對當事人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選項。不利的理由如下:

競爭過於激烈。光是為了我要活下去,競爭對手多、工作忙碌,就夠磨滅掉你所有的能量了,試問,如何有時間透過精進學習來提升自己呢?更不用說多花點時間去享受當下更美好的事物了,像是陪陪家人。

較容易成功。世界越小,以較少的努力與學習成為頂尖人物的機會較高。即使只是小池塘,都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大魚,而價值可見一般。當成為池塘的大魚後,在既定基礎下去發展新的領域,成功機會更大

沒有下一步可言。我很喜歡豐田文化所提出的「一個時代,一種產業」的概念,當一個時代熱門產業大放異彩之後,之後或多或少都會走向衰退,我們該去思考的是「Now what, so what…」。當資訊科技業大放異彩的同時,如果只考慮著前仆後繼投入資訊科技業,大概就真的被打趴在沙灘上了。

我始終認為,設定目標,應該設定在其他部門。在新興行業別中,多缺乏以專業知識背景起家,以領導組織,管理團隊為武器的專業經理人,這才是較好的選項,成功的機會相對會比較高。

學英文,會帶來更多的機會?還是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學英文,只要夠用就好

在此,我要破除一個台灣人普遍擁有的迷思:學英文。經常在企業內訓上課,多數夥伴都會認同學英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對社會人士而言,這真的是一個錯誤的選項。我的意思是學英文重不重要根本是錯誤命題,該思考的是究竟要學到什麼樣的程度?根據多年觀察,商場上所需要的英文能力,絕對不是日常閒暇時間可以學起來的,更不是求學生涯讀得多專精可以學起來的。他需要的是直接學習法,也就是實戰經驗。

我始終認為,學英文夠用就好。理由很簡單,步入社會後,人生有三種成本是一定要考慮的,時間、機會與錢。花時間、花錢來學英文根本上就有待商榷。我只問三個問題就可以回答你的疑惑了。
  • 30歲後,花了大量時間專研英文,會得到比較多工作機會?
  • 30歲後,花了大量時間專研英文,會讓你成為超強的英文神人?
  • 30歲後,花了大量時間專研英文,其他能力便可以無中生有變得很厲害?

如果有時間學習英文,更應該把時間拿來開發其他能力,除了英文,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理應具備的能力。如果,萬一你想要真的學好英文,我的建議是「自助出國留學」或「去國外自助住一陣子」,請把自己逼到極限再去國外居住,你會超快速的把英文能力提升到想像不到的層次。如果是家人供養去國外學習呢?充其量不過就是養老般浪費生命罷了。


這兩篇文章,都是在討論目標設定的議題,也就是開始學習錢的準備工作、想法澄清與選定方向的基本考量,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來看看「平時學習法」可以怎麼做了。